close

S__12763210.jpg

 

 

 

 

 

這兩年因為疫情緣故,加上通貨膨脹,身邊充滿怨聲載道的聲音。

抱怨著物價上漲,抱怨著薪資不漲,抱怨著政府沒有作為,

彷彿世界末日已經接近,只能任人宰割的模樣。

 

如果你也覺得這種生活真不是人幹的,或剛好有朋友也是以抱怨維生的話,

我會由衷建議:趕快來讀讀這本書吧!

 

作者在教戰守則的第一條就寫到:

 

有錢人相信:「我創造我的人生。」,窮人相信:「人生發生在我身上。」

 

為什麼窮人與巨大財富無緣?他們比較懶惰嗎?

他們不喜歡賺錢嗎?他們都不動腦的嗎?

 

其實不是,而是「思維」的不同。

 

沒錯,窮人和有錢人之間的距離,就在於「腦袋」的差異。

 

作者直指,窮人認為自己是受害者,其特徵也包括責怪、合理化、埋怨這三種非常常見的負面想法。

 

因為把太多力氣放在抱怨,所以沒了力氣去努力。

因為把太多思維放在責怪,所以腦子已經裝不下其他有力的點子。

 

這本書要打破的就是我們平凡人慣有的思維。

 

「如果你潛意識裡的「金錢藍圖」不是把目標「設定」在成功,那麼你不論學了什麼,懂了什麼,做了什麼,都不會有任何效果。」

 

這就是有錢人和其他人最大的差別。他們的目的就是「成功」,不用懷疑。

 

作者提到有錢的前輩友人告訴他:

 

「有錢人具備某些思考方式,而窮人則是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思考,這些思考方式決定了他們的行動,也因此決定了他們的結果。」

 

「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去模仿有錢人的思考方式。」

 

你可能會想:

我又不是有錢人,我怎麼知道他們怎麼想的?

我又沒有那麼多錢,我要怎麼模仿他們的思考方式?

我模仿有錢人之後,真的就會變得跟他們一樣有錢了嗎?

 

但年紀越加增長,我對於作者要表達的概念深信不疑。

 

大多數的投資理財的教練導師教的是「方法」,

例如儲蓄的方法、投資股票或房地產的方法等等,

重要的其實不在「方法」,而是裝在頭腦裡的「思維」,

才能決定理財最後的結果。

 

思想帶來改變,這句話很多人都聽過,但能夠實踐的人少之又少。

 

因為人們對於自己的想法通常已經根深蒂固、無可救藥地相信與依賴,

所以要強迫拔除和扭轉,需要一份置死地而後生的決心。

 

「如果你想往上升到更高的生命層次,就必須願意放棄一些舊的思考和存在方式,並且接受新的方式。最後結果會為你證明一切。」

 

很多人或許會說,我願意啊!

但是,你真的願意嗎?

你真的能義無反顧地拋棄掉跟了你幾十年的思維嗎?

你不怕改掉這些舊有的習慣之後,你會失去自己的價值觀嗎?

你不擔心自己跟著新觀念改變,可能不會變好,反而比現在糟嗎?

 

大部分的人都「以為」自己願意改變,而不是真的「能夠」改變。

 

─────────────────────────────────

思想改造,其實就是作者要表達的第一個重點。

 

他提到了「提出設定->想法->感覺->行動=結果」這個概念。

 

「如果你想改變果實,你首先必須改變它的根;如果你想改變看得到的東西,你必須先改變你所看不見的東西。」

 

乍聽之下,可能會覺得這沒什麼困難的。

但其實人的主觀意識往往比自己想像中的還要強大。

最難的不是去學習一項新的觀念,而是一開始要先把舊思維拋除。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小學時期學習游泳的經驗。

 

我爸爸是我游泳的啟蒙教練,但他當然不是專業教練,

所以,雖然他教會了我游泳,可是我的游泳技巧卻始終停留在「會游泳」的階段而已。

 

後來,開始跟朋友一起游泳時才發現,大家的速度都好快,

而且動作都非常確實,同樣的距離,他們游起來又快又輕鬆,

而我卻顯露出疲憊不堪的窘態。

 

在高年級的暑假時,我下定決心要把游泳這件事學好。

本來以為我已經會游了,所以應該很快就能聽懂游泳教練的指令,

結果,我卻是那個教練要花最多時間矯正姿勢的學生,

因為我的大腦已經牢牢記住一開始學到的游泳姿勢,

所以總在練習途中不自覺地變換成回原本的游泳習慣。

 

為了要調整成正確的泳姿,我得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並不停注意自己的姿勢是不是又走樣了。

 

當時我就深深了解到,原來習慣是這麼一種驚人的東西。

要擺脫舊習慣和舊思維,往往要花加倍的力氣才有可能辦到。(記住,是有可能,而不是一定可以辦到。)

 

因此,作者在提到17種有錢人的思維和行為時,

殷切提醒大家別忘了在早上起床和晚上睡前都要摸著自己的大腦,

用「宣言」的方式來告訴自己每一個概念,提醒自己「我有一顆有錢人的腦袋」,以及用「實際行動」去實踐。

 

你覺得很好笑是嗎?

當我第一次做出動作,對著自己做「宣告」時,覺得自己蠢斃了!

但是,信不信由你,當我第二次、第三次重複做出「宣告」時,我好像有種充滿幹勁,真的覺得自己已經換上「有錢人的腦袋」了!

 

我只是越來越明白,書中的知識畢竟是死的,

如果沒有透過行動去使文字「活過來」,那讀進去的還是存在腦子裡而已,

並不會帶來任何變化。

 

作者要強調的是,缺錢、失敗等狀態,不是窮人特有的現況,但同樣遇上財富或經濟出現問題時,有錢人會跳脫現況,採取行動去做改變,繼續往追求財富的路上前進。

 

而為什麼窮人與有錢人會有這樣的差異?

讓我們再次回到所說的概念──提出設定->想法->感覺->行動=結果。

 

我們得先回溯到自己在原生家庭生長的過程。

 

我們從小到大的金錢觀都會深受語言設定的限制,這些限制讓我們在做決定時會仰賴自己的主觀意識。

 

而這個主觀意識才是讓我們與財富背道而馳的根源。

 

所以作者說我們必須去做到「察覺」、「理解」、「畫清界線」和「重新設定」。

 

我們通常會複製父母的金錢觀,或是賺錢方式,這方式可能是我們所厭惡的,但我們卻會走上同樣的道路。

 

仔細想想,好像真的是這樣。

 

當我在管理金錢或做出關於金錢的決定時,父母說過的話都會浮現腦海:

「不要有負債,負債要繳很多利息,很浪費。有錢就要趕快去還貸款。」

「股票不要碰,很多人都因為玩股票而傾家蕩產,千萬不要碰股票。」

「要節省地過生活,有錢就要存起來,拿去買自己的房子。」

「乖乖當個上班族,或去考公務員或老師,比較穩定,還有退休金。」

 

這些提醒看似都沒有錯,但為什麼卻沒有為我的父母帶來財富呢?

而我看似把這些提醒都牢牢記住了,為什麼在實際生活卻會做出那些他們說「不要做」的事呢?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彷彿找到了解答。

 

我確實複製著父母對待金錢和管理金錢的態度,

但同時,也因為他們最後並沒有因此致富而導致我會自我否決了這樣的金錢觀。

 

我不確定如果我的父母因此致富了,我會不會把他們的話奉為聖旨,不敢違逆。可是,在閱讀的當下,我「察覺」到了自己的心理狀態,也能慢慢去探索自己對金錢的觀念到底隱藏著什麼。恐懼?貪婪?不安?

 

我知道,只有我找出了背後的原因,並且決定拋棄這些阻礙著我的思維,我才有機會再重新面對自己對金錢的渴望,同時用正確的方式去追求它。

 

作者要我們時時觀看自己的想法與行動,不要被過去的設定操縱,

如果我們認為過去的賺錢方式無法帶來財富,那就不要懷疑,直接捨棄它吧!

去找出更能為自己帶來力量和勇氣的方式來致富。

 

『想「徹底」改變你的理財成績,唯一的辦法是重新設定你的財務溫度調節器,也就是你的金錢藍圖。』

 

 

 

S__12763212.jpg

說穿了,即使是天才,也不可能在什麼都不做的狀況下,讓自己一夜致富。

 

「我真心相信一個全宇宙通行的定律:「你所關注的事情會擴大」」

 

把自己變成人生的主人,而不是讓人生來主宰我們。

 

作者說到,有錢人並非都不會遇到困難,只是他們的目標很明確,他們一直在實踐的路上,不會因為遇到阻礙就自暴自棄或自哀自怨。

 

「有錢人努力讓自己有錢,窮人一直想著要變有錢。」

 

這句話,感覺好像一棒打醒自己一直以來處於的狀態。

 

我覺得自己好像要把所有的東西都規劃好,才能開始進行,否則心裡會有很大的不安全感。

 

所以長久以來最常跟自己講的話就是:等我存到多少錢,我就會去做什麼事了。

 

但就像上課不得要領的學生般,其實存到多少錢從來就不是個重點,

而是我是不是真的想去做那件事,或是我能夠付諸實行。

 

你可以跟我一樣體會到兩者的不同了嗎?

 

一個是已經走在「實踐」的道路上,而且是拚了百分之百的氣力去追求有錢這件事。

 

另一方則是還停留在「想」的狀態,想著採取行動之後的種種變化,

想著自己想不想要有那些變化,想著該如何去接受那些改變。

 

但其實在沒有真正行動之前,根本不會有任何改變。

 

「想要變成有錢人,需要專注、勇氣、知識、專業、百分百的努力、永不放棄的態度,以及當然要具備的,一顆有錢人的腦袋。」

 

 

看完這本書,我也下決心跟著作者的「宣言」來把自己的腦袋改造成一顆有錢人的腦袋。

 

還有,讓自己最有感的實踐行動就是「管理金錢」的方式。

 

「有錢人很會管理他們的錢,窮人很會搞丟他們的錢。」

「除非你能管理你現有的一切,否則你不會在得到更多!」

「你管理金錢的習慣,比你擁有的錢才數目更重要」

 

本來我的想法也有些消極,自己覺得反正沒有很多錢可以管理,而且每個月花在孩子和家庭的開銷大多都是固定的,就用幾個大類來管理金錢就好。

 

但是,這種模糊的管理方式無法強化自己想要積極變成有錢人的信念,必須還是要用更嚴謹的方式讓自己清楚每一塊錢的去向,以及積極想辦法增加收入,才能早日達到自己財富自由的目標。

 

因此,作者建議,無論手邊有多少錢,都要開一個「財務自由」帳戶,每個月都要存錢到這個帳戶裡,只進不出,到退休前都不能動用這裡的錢。

 

這個帳戶是為了自己長遠的未來而設置,不能夠忽視!

 

再來設一個財務自由罐和一個娛樂罐,養成儲蓄的習慣,同時適時犒賞自己的努力,讓自己可以定期花費到賺來的錢,激勵自己繼續努力賺錢。

 

另外,還要按照比例來存到不同目的性的帳戶內,例如消費、教育、需求等等,把金錢做分類管理,慢慢養成儲蓄投資的習慣,才有辦法從目前的狀態朝財富自由前進。

 

千里始於足下,凡事都需要起而行,才會有所結果。

 

如果你也想換上一顆有錢人的腦袋,那就行動吧!一直坐在原地是不會有任何改變的!

S__12763219.jpg

 

S__12763220.jpg

 

S__12763216.jpg

arrow
arrow

    KINU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