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個朋友聽到我搬出來時,第一個問題幾乎都是「你媽同意嗎?」。雖然不愛聽到這個問題,但我其實也不難猜測,為何每個人的問題如出一轍。
 
因為,我有個看似獨立,卻一點也不獨立的媽媽。
 
我們家的兩個小孩,或許是從小就獲得媽媽太多的關注(爸爸對小孩一向是放牛吃草的隨性態度),長大後,翅膀變硬了,都想遠遠地逃出家門。
 
就逃跑這件事,我哥做的比我好太多了。
 
從他國中畢業考上雲林工專開始,就已經脫離家中獨自生活。二技也是反骨不想待在母校繼續高升,硬是選了一個鳥不拉機的屏東去念書。當然,當時做這種選擇時,家中也是興起一番波浪的。但沒辦法,男生嘛,總是可以有正當理由固執己見,我哥也因此順利遠遠躲到台灣最南端去。
 
工作後,跟許多北上討生活的人相同,他也變成擁擠之城-台北的一份子,直到現在。
 
獨立,對他而言,好像難度一點也不高。
 
不過,留在家裡的小孩只剩我,來自父母完全的關注,獨立,對我而言,就像遙不可及的目標。國中畢業後,又選一個位於台中的五專,直到二十歲,考上了高雄的學校,我才有一個正當理由離家。
 
二技畢業後,短暫回到台中之後,又到雲林工作了。不過,一年半後,再從雲林回到台中,又陷入五專之前的生活,不同的是,我的年紀多了好些歲,再無法像以前一樣,默默忍耐著兩代生活的差異。
 
本以為自己回家之後,兩年內一定會再飛出國念書。為了存錢唸書,也為了多陪伴父母,只好先將獨立這個念頭埋在心底最深處,假裝遺忘。
 
哪知人算不如天算,老天硬是給了我機會留下。既然台中已成久留之地,那也沒理由再繼續寄生家中,所以我毅然決然提出搬出去的要求(決定?!)。
 
獨立都是需要革命的。
 
經過一番革命,也許是因為年輕的翅膀硬了,老的無力阻止了,所以我還算順利的搬了出來,展開我的新獨立生活。
 
對於我搬家這件事,許多人問完「妳媽同意嗎?」,之後必定會接著問「搬出去開銷很大喔!」云云。
 
不過,也許是我天生散財個性吧,我沒有辦法因為「我媽不同意」和「開銷會變大」就放棄獨立的念頭。
 
從身旁朋友對於我搬家這件事,又再一次看出東西方父母的教養態度差異之大。
 
還記得五專時期到澳洲遊學時,HOMESTAY媽媽的長女和我年紀相當,但當時的她和父母討論之後,已經在家裡附近買了房子,過著獨立的生活。聽著她解釋政府會如何補助青年買房子,以及她對自己獨立的明確想法時,我心裡暗自羞愧。年紀相當的我們,她已經邁入成年人的第一步,而我卻還拿著父母的錢遠赴異鄉遊學(遊玩?)。
 
不過,這幾年結交許多日本朋友之後,也不難發現日本社會和我們沒有兩樣。若是工作地點和住家屬於同一個城市(或是在能夠用電車通勤的距離內),大部分的人都還是住在家中(不分男女)。小姑獨處,年過三十仍與父母同住的比例不算低。
 
她們的理由往往是因為日本物價太高,住在一起比較省。當然,也很方便。
 
不同國情的社會,造就不同的生活型態。當然沒有所謂好或不好,純然是個人性格和想法不同,所作出的不同選擇罷了。
 
西方社會強調個人的主體性,當東方社會的高中生還須父母在背後督促叫床(叫他起床)的時候,西方社會的高中生大多參與自己熱愛的學校社團,終日奔波於教室社團打工派對之中。他們的社交活動開始的時間遠超乎我們的社會,或許也是因為生活經歷已在十幾歲的青春時期逐漸累積,他們在正式進入社會的年紀時,思想與人格養成大多已比我們成熟許多。
 
獨立,對他們而言,不是個選項,應該是像吃飯睡覺那般自然不過的成長過程吧。
我沒有長期待在歐美國家過,有沒有人可以印證或說明?
 
我相信,在日本和我們的社會裡,還是有很多單身的人是自己決定脫離原生家庭,獨立生活的。這些人不擔心生活不便或開銷變大嗎?那也未必。只是,或許對他們來說,長大離家也是一件再天經地義不過的事了。
 
我倒是覺得,若是不把生活不便當「不便」,不把開銷變大當「變大」,只是接受這個事實的話,就不會心中有所掙扎,或覺得該不該去作這件事。
 
長大離家要牽扯的層面是很廣很大的,跟每個國家的社會成熟度和發展程度都有密切的關係。很多時候,當然無法就某個角度去論斷好或不好,對或不對。
 
但是,我相信的是,若一個社會的個人成熟與獨立能力夠高,建構起來的社會也相對是成熟與獨立的。反之則反。
 
不過,我搬出來也不是為了這種深奧的理由,單純就是覺得離家的時間到了,就該離家了。而且,我是尊重每一個人的想法的,對於自己的選擇開心滿意,足夠了解自己,那就好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INUKO 的頭像
    KINUKO

    MON MON媽的人生走跳日記

    KINU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