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r 17 Mon 2017 01:03
[365-49]草悟廣場之小型遊樂場
- Apr 15 Sat 2017 00:08
[365-48]廚房實作 漬物之蜜紅蘿蔔
今天還沒來得及問師傅,先把材料寫下來,比例等確認了再補上。
基本上,紅蘿蔔是個非常有「風味」的植物,所以很多人(小孩)敬而遠之。偏偏它營養價值很高,如果要讓孩子們乖乖服用,就得想想辦法了。
小師傅的醃漬方式比較「成人」,恐怕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但可嘗試看看,當成配菜也可。
食材
紅蘿蔔 1根
梅子
- Apr 13 Thu 2017 00:29
[365-47]廚房實作 漬物之味噌小黃瓜
- Apr 11 Tue 2017 00:28
[365-46]讀公幼好嗎
公幼的課程都是隨老師自行決定,不像私幼有一套教材可以跟著教,所以認真的老師可以給學生很多東西,想打混的老師也可以整個學期都讓學生畫畫圖、看看書就結束。
姊姊算幸運的。因為有老師兼系主任,所以比其他班多一位老師,一班近三十人,有三位老師,算是很高的師生比。或許也因此老師們可以有心力帶比較廣的主題,除了在學校實作,甚至走出校園。
但這次南下遊玩,意外聽到嘉義市的某公幼也有學生家長因為覺得學不到東西,而轉去私幼讀。其實,公幼真的比較適合對學校沒那麼多要求的家長,我只能這麼說。
公幼的老師不用背負「業績」壓力在帶學生,所以教導方式無從規範,也因為沒有教材,很難判斷學生的程度有無進步。但如果輕鬆看待學齡前教育的話,其實孩子們去學校最主要目的是要學校團體生活,為銜接小學做準備,根本就不是要去「讀書」的。充其量,「讀書」反而只是附加價值。
而且小學附幼都是依附在國小旁邊,用的資源和國小無異,教室也像小學那樣,很少私幼有這麼大的空間,更別說有操場讓小孩跑跑跳跳了。光是這一點就是私幼完全比不上的。
小孩因此習慣小學的環境,上小學後自然對環境不會感到排斥,對家長來說,應該省下很多磨合的時間和精力,實在是求之不得。
- Apr 05 Wed 2017 23:54
[365-44]廚房實作 塔塔醬
- Apr 04 Tue 2017 00:40
[365-43]第一個清明節
三月中,我們提早去媽媽的林園掃墓。
其實心裡滿滿複雜的情緒,也不敢往太多回憶鑽,但沒想到早上九點許,墓園早已是滿滿掃墓的人潮,由於擁擠不已,多少沖淡一些悲傷。
我們跟著人群拜完地藏王和土地公,就帶著一早買的百合去找媽媽的樹。
一年不到,感覺好像樹稀疏了點,找到方位接近的一顆櫻花樹,就讓柔柔把花放在樹下,跟阿嬤說我們來看她了,說我們好想她⋯
柔柔跟我說,她很想念阿嬤,她帶了阿公買的小吉他要彈給阿嬤聽。在孩子面前忍著想哭的衝動,只能跟她聊些風馬牛不相及的事,轉移注意力。
人家說,親人離開後的第一年是最痛苦的,因為每個節日都提醒著他已離去的事實,看著別人歡慶的同時,心裡在淌血。這一點也沒錯。
- Apr 01 Sat 2017 23:29
[365-42]有錢等於一切?!
連假第一天,打著搬家的名義休息半天,回娘家陪陪阿爸吃飯。晚上恢復學徒身分,繼續進廚房學習。
這附近因為是高級住宅區,所以平常客人不乏一些醫生律師或大老闆等,通常是客氣的。尤其是超級巨大豪宅的主人,很多低調謙虛到很難察覺其身家雄厚程度。
但當然也不乏一些我們所謂財大氣粗的客人。這些人往往表現出很怕別人不知道他口袋很深的模樣,言行舉止都想把人踩在腳下。
今天也來了一組「貴客」,從進門開始就讓人覺得要提高警覺、小心對應。果不其然,從一開始的點餐,到充電問題,再來是出餐、收餐等,每個環節都有比一般人更多的要求。後來眼尖的同事發現那桌有非常知名的政客老婆同行,且之前不乏媒體追逐,對於其行徑也就不太驚訝了。
一頓飯吃得大家心驚膽跳,外場員工個個受到極大挑戰與驚嚇。也算是震撼教育一場。
到底我們這種有錢至上的文化有多深入,我不清楚,但或許是已有了十幾年的工作經驗,再加上親歷餐飲業現場,對於有沒有錢的判定早已不若年輕時膚淺。有錢,很好,可以不要為了生計而汲汲營營,可以去享受更多美好事物。沒錢,也很好,懂得體會金錢的重要,更能體會一碗陽春麵的美味。
- Mar 29 Wed 2017 23:39
[365-41]難道媽媽都得當媽媽而已嗎?
媽媽的本事都是被磨出來的,因為愛孩子的心比誰都強。但是,媽媽只能是媽媽嗎?
孩子還小時,對媽媽的依賴度最高,所以媽媽的長時間陪伴有助於安定孩子都情緒。但畢竟孩子會長大,難道媽媽都得為了照顧一個孩子而捨棄其他的喜好或工作嗎?對於我這個一直都是職業婦女的媽媽來說,我覺得事業(工作)和孩子其實都很重要。為何很多人喜歡叫媽媽只能擇一?如果如此,就不該去指責那些為了工作而放棄結婚生子的女性,因為女性還是有權利和自由去追求自己的事業或找尋自身價值。
媽媽照顧孩子很理所當然沒錯,但媽媽追求自己想要的工作或生活也沒錯。只是往往會把自己搞得很累⋯⋯雖然收穫也是加倍就是了。
不過是以前或現在,我都得在工作和孩子之間奔波。那種想陪孩子又想發揮自己所長的矛盾心情,恐怕只有自己當上媽才能了解。而所有的媽媽都知道,外援是很重要的,唯有其他人也同心心協力一同分擔照顧孩子的責任,媽媽才能身兼好幾職。
媽媽不應該只是媽媽,從小就該這麼告訴孩子。
- Mar 28 Tue 2017 21:48
[365-40]廚記-1 一切由高麗菜絲開始
女人,要出得了廳堂,入得了廚房,是古人說的。是沒錯,也是錯。那男人呢?
男人會因進廚房而添加魅力,女人會因進職場而更多人欣賞嗎?答案不言而喻。
不知為何,我媽沒有遺傳到好廚藝,更沒有加強要求我的廚藝,所以她煮得好吃的已經不多,教授給我的更不多。
但偏偏這樣的廚藝背景遇上了開餐廳,是要就此自暴自棄嗎?當然不,就當成當年拼考日文檢定那樣,一步一步由基礎學吧。
會煮飯不等於會做菜。我還是那種一週下廚兩三天的媽媽,不算很稱職,但也勉強及格,只是對我來說,煮飯最優先的考量是健康,再來才是美味。而且以前媽媽教的菜完全沒有添加其他增味的調理配料,也讓我的料理一直遊走於清淡和好吃邊緣。這下子得打斷手骨重新出發了,廚房的一切等於新的開始。
- Mar 27 Mon 2017 23:20
[365-39]台南一日半親子遊